現代道路養護技術瀝青專題系列
第一章 道路養護技術基礎
交通是人類最基本生活需求之一,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決條件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撐。
現代交通運輸體系是由鐵路、道路、水運、航空和管道五種運輸方式構成。其中,道路包括各級公路、城市道路、廠礦道路、林區道路與專用道路等。
道路運輸是現代交通運輸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和發達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主要指標之一,對經濟和社會發展起保障和促進作用。
科學合理和規范有序地進行道路運輸所賴以支撐的道路的建設、養護和運營及管理,不但對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公平、拉動相關產業鏈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且還具有區間經濟聯系、各類運輸銜接、促進商品交流、改善旅行條件、提高文化水平、發展旅游事業、形成國土骨架、鞏固國防建設、提供公共空間、方便搶險救災、促進國民就業、提高人民福祉、建設交通強國等多個方面的作用。
在道路的建設、養護、管理及運營諸項工作中,從道路與橋隧專業技術的角度講,首先應做好建設和養護工作。而就道路建設與道路養護之間的關系而言,道路建設固然重要,還需通過及時養護來保證其使用品質和內在質量。因此,道路養護更加重要。
第一節 道路的分類與分級及技術標準
在我國,道路系指各級公路、城市道路、廠礦道路、林區道路、專用道路、農村公路,但不包括鐵路。
一、道路的基本類型
(一)各級公路
公路是道路的一種,它是具有公益屬性的且能為公眾自由出行的道路。
公路由線形組成、結構組成、安全與服務設施以及環境景觀四大部分組成。線形組成主要是指構成公路主體線形的基本線形和實用線型兩部分;結構組成是指路基工程(包括防護與支擋工程)、路面工程、橋梁工程、涵洞工程、隧道工程、特殊構造物等;安全與服務設施包括交通工程、站場工程等;環境保護包括綠化工程等。
其中,具有全線封閉、固定進出、分道分向、全部立交、汽車專用功能特點的公路,稱之為高速公路。
(二)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圍內供車輛及行人通行,具備一定技術條件和設施的道路。
城市道路分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個級別,通常由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步道、交叉路口、公共站場、交通設施、排水系統、地上設施、地下管線、各種綠化帶、高架道路等組成。
(三)廠礦道路
廠礦道路是指主要為工廠、礦山運輸車輛通行的道路,通常分為廠內道路、廠外道路和露天礦山道路。
(四)林區道路
林區道路是指修建在林區,供林業運輸車輛通行的道路。
(五)專用道路
專用道路是為專門目的而修建,有著特殊的設計標準和要求的道路。如運煤專線、大型設備運輸專線、戰備專用道路、大型水利工程、大型核電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專用線以及旅游專用公路等。
(六)農村道路
農村公路是指納入農村公路管理規劃,并按照公路工程技術標準修建的縣道、鄉道、村道及其所屬設施,包括經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認定并納入統計里程的農村公路。包括公路橋梁、隧道和渡口。
特別指出,公路設計、施工、監理采用交通運輸部頒發的相應規范、標準和規程及其拓展延伸的國家規范、標準和規程;城市道路則采用住房與城鄉建設部頒發的相應規范、標準和規程及其拓展延伸的國家規范、標準和規程;林區道路則是采用自然資源部頒發的相應規范、標準和規程及其拓展延伸的國家規范、標準和規程。
二、道路的分級與技術標準
(一)道路的分級
1、 公路的分級
公路分級包括行政分級與技術分級兩種。
公路的行政分級分為國道、省道、縣道、鄉道、村道及專用公路六個等級。其中,將國道和省道稱為干線公路;縣道、鄉道、村道稱為農村公路。
公路的技術分級分為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和四級公路五個等級。其中,高速公路以外的其他公路稱為普通公路。
2、 城市道路分級
城市道路分為四類,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除快速路外,每類道路按所在城市的規模、設計交通量、地形等不同,再次進行分級。
(二)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我國《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從1951年開始制定,1972年正式頒布《公路工程技術標準》,目前使用《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14)。
《公路工程技術標準》一般包括線形標準、荷載標準和凈空標準三類。